依家网 > 资讯>正文

依家网||30年!柳州改渡为桥 告别城市“慢生活”

发布时间:2018-08-11 11:12:55 来源:柳州新闻网 浏览:590

现在居住在柳州市区里的居民,早就习惯了许多跨江大桥带来的交通便利的生活。那些供行人来往两岸的小渡口、能乘坐几十人的小渡船、湿漉漉河边小路,还有能容纳多辆汽车的钢铁大渡船、车渡码头,距离大家,遥远得就像上辈子的事情。

实际上,柳州人与渡口打交道的日子,才过去了不到30年。

大桥替代渡口改变城市“慢生活”

今年73岁的沈培光,是1998年出版的《柳州市交通志》的主编,他对三门江车渡码头印象特别深刻。沈培光告诉记者:“以前,开车去桂林市、鹿寨县方向,要经过三门江车渡码头。那可真是不容易,繁忙时排队都要花2个多小时。”

原来的三门江车渡码头是个繁忙的渡口,24小时营业。沈培光回忆说:“那时我是开货车的司机,有一次去鹿寨县的林场拉木材,回来的时候是晚上。我停车在岸边呼渡,喊了很久,开渡船的人才听见,把渡船开过来。我开车上船,结果车子熄火了。检查了很久,才发现是没有汽油了。我后面有一排汽车等着过河,那些司机一人凑了一点汽油给我,让我开上渡船。这样折腾下来,回到市区已经是半夜了。”

过河靠渡船,从市区到雒容来回6小时的“慢生活”,从1992年起发生了变化——静兰大桥通车了。

静兰大桥

静兰大桥是国道322线三门江渡口改渡为桥的大桥,大桥位于三门江渡口下游约6公里的静兰村独静山下游。1992年通车时,静兰大桥又被称为静兰公路大桥,桥面只有16.5米宽,其中车行道净宽9米,人行道净宽2×2.75米。从此,柳州市区通往桂林市、鹿寨县有了一条便捷的通道。大桥通车的次年,桂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。

“静兰大桥通车的那几年,过往车辆不算多。后来桂柳高速开通了,古亭山、阳和片区快速发展,静兰大桥的车流量越来越大,大桥的通行能力不足,需要改建。”沈培光说。

四座大桥连接“工业乐园”

2008年,静兰大桥改建工程完工,大桥通车。静兰大桥改建工程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桥梁改建工程,改建后的大桥桥长608米,宽31米,双向6车道,桥型为矮塔单面索斜拉桥,成为柳州一个造型独特的桥梁,也成为连接柳州“一心两城”的重要节点。

这样大规模的桥梁改建工程并不容易。参与了静兰大桥改建工程的市城建集团桥梁部经理何奇钦告诉记者:“原来的桥面宽16.5米,要改建成31米宽,桥的荷载几乎是成倍增加,于是要处理原来桥底的软地基、加宽加高桥墩。不过最困难的还是拆除旧桥。静兰大桥的旧桥是拱桥,拆除过程必须严格实行平衡卸载,否则会造成受力不均、损坏桥墩,进而造成多米诺骨牌样的坍塌。这样的桥梁改建工程,比建新桥还要难一些。”

三门江大桥

到了现在,静兰大桥与三门江大桥、阳和大桥一起,把市区和阳和工业新区、柳东新区紧紧连接在一起,成为柳州“东扩”的主干道。2018年,柳东新区还将有一座连通市区的大桥通车,那就是官塘大桥。

大桥改变了城市,进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。沈培光回忆说:“以前去一趟雒容不容易。过了三门江车渡,接着就是山里的‘十二道弯’,那条路又陡又险,老司机都知道。70-80年代,从汽车总站坐班车去雒容的车票要5元。那时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元。现在大家每个月的工资都几千元了,坐BRT快速公交去雒容,车票才1元,既便宜又快捷。”

改渡为桥盘活了整个柳东片区,同样改渡为桥的例子在市区中比比皆是:原来的南北车渡码头,变成了柳江大桥;原来的黄村渡口旁边有了壶西大桥;现在依旧繁忙的鹧鸪江码头旁边,是美丽如虹的鹧鸪江大桥;原来窑埠码头附近是文惠桥与文昌大桥……

从渡到桥,再从桥到渡,柳江两岸建起了新的码头,那里通行的“水上公交”和各式游船,带着人们畅游柳江,领略柳江之美、感受柳州之美。

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
分享文章给小伙伴们: